作为北横通道中段最关键的建设节点,天目路立交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在如此大流量、高密度的市中心进行交通设施改造,如同在螺丝壳里做一场复杂的"搭桥手术",改造究竟要如何实施?
还有一周正式动工,项目工作人员依然忙着在现场查勘每一个细节。与南北高架相连,横跨铁路、苏州河,又紧邻居民区,还是在如此大流量、高密度的市中心,因此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仅总体方案设计,就花了整整四年。
期间最大的争议,就是北横通道要如何与南北高架衔接?是更便于施工的地面道路”软连接“,还是能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但施工复杂程度也翻倍的直接互通呢?最终方案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罗建晖说:“高架系统和主线系统,包括地面系统都是完全互通的,但太大的施工影响是大家无法承受的,所以这次我们方案里面也是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改造,实现”最小代价、最大效益“。早年建成的天目路转盘,如同一个抬高的环岛,虽然进出方便,但由于各个方向的车流都必须经过转盘,也使得这里成为一个常年的堵点。
因此,改造要给转盘实现减负。首先,保留转盘主体结构,但不再接地,功能缩减为单一的南北高架和北横通道主线车流交互。
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项目 现场副指挥杨光强说:“改造之后这四个接地的匝道就会拆除,它就完全属于空对空的一个互通立交的一部分。”
其次,新建南北高架中兴路匝道与东西两侧辅道系统,车辆先出后进,这样让跨苏州河、铁路及地面过境车流与主线完全分离。
这就好比一次心脏搭桥手术,接通大动脉、消除局部梗阻,从而盘活整个区域。
然而,地处市中心核心位置,改造工程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空间实在有限。西北侧靠近蕃瓜弄的区域,在拆除一根落地匝道后,还要在原地新建两根辅道匝道,而能用的空间宽度不足20米,施工还要尽可能减少占路对交通的影响,不得不寸土必争。
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项目 现场副指挥杨光强说:“包括我们连路沿石的宽度都已经利用上了,包括小区的窗户、台阶、门档子,能利用上的全利用上了。我们现在是三米三米占,通过反复翻交来确保居民和小区的出行。”
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提升施工效率,建设方从三年前就开始从技术上动脑筋。以南北高架西侧新建的辅道桥来说,施工方采用了全新的钢混叠和梁预制配装工艺,把桥梁跨度加大到70米,实现一跨到位,减少桥墩和临时支墩的数量,也就尽可能减少了对交通和地下管网的影响。他们甚至还与荷兰的设备生产方共同为天目路项目量身定做了最新的桩机设备。
上海建工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项目经理余伟:“ 它是免共振,那么它不会对周边的民房和管线造成影响,那么没有泥浆的排放,速度也非常快。”改造项目还首次运用了4D BIM系统,让多方可以共同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根据周边交通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实现动态管理。
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工程研究院BIM工作室主任马良:“不止我们自己知道,交警想看,或者政府规划部门想看,都能看得到。”
此次的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将持续约2年多时间,有望成为城市中心区域交通系统性更新的样本。从”大破大立“到”更新迭代“,也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罗建晖说:“城市的建设要考虑一定的韧性,尽可能能够利用现有的设施,通过少量的改造,更多通过系统网络和管理的措施来实现功能的更新,实施的时候尽可能少一些阵痛。”
此次的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工程,将持续两年多时间,估计会对沿线的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交警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引流方案,后续也希望广大市民在出行前做足路线功课,予以积极理解配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师玉诚 编辑:朱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