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二胎争宠,5岁女孩将弟弟扔下楼致其当场死亡”
——“邻居开玩笑:你不是亲生,少年当场开煤气自杀”
——“亲戚一句话,3岁男孩喂刚满月的弟弟三枚螺丝钉”
这样的新闻耸人听闻,却总能时不时听见、看到。
许多大人总以为孩子“逗一逗”无伤大雅。
“我这么一句玩笑话而已,又怎么知道这孩子单纯,就当真了?”
殊不知,对大人来说是句玩笑话,但孩子是会听进去的。
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权威暗示效应”。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安全心理”。
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有限,父母和长辈就是权威的化身。
所以他们的玩笑,会让孩子信以为真,更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
大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分寸,又怎么能指望听了这些“玩笑话”的孩子懂对错?
关于“中国式逗小孩”,有几个很典型的例子:
把孩子手里的玩具直接夺走,说:“不叫我叔叔我就不还给你!”
抢到孩子的玩具后说:“这是我的了,不还给你了。”
一把抱过准备回家的别人家孩子:“这孩子太可爱了,今天跟我回家吧,不让你跟妈妈走了。”
有没有感觉这样很无聊很幼稚?
无聊幼稚又如何,逗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反应,就是孩子那满脑子一蒙,一脸迷惑和委屈的瞬间。
面对这类“中国式逗小孩”,在知乎上就有一个被赞爆的回答:
“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直接打断并告诉对方:“不要这样逗孩子。”
然后告诉孩子:“你放心吧,这是你的东西,别人不能拿。妈妈会跟你在一起的。”
到会说话的时候,就要一直教孩子:对于你不想做的事,你就大声说:“不。”
”
大多数逗孩子的人是出于热心而非恶意,他们那样脱口一出,也许根本不知道还有别的跟一个孩子打招呼表示友好的方式,但结果基本上都是负面的。
逗孩子都是打着爱的名义:这孩子真可爱啊,来,抢他的玩具,看他怎么办!
然而,“逗你玩”无论在成人之间还是大人和孩子之间,都是恶意的。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上班,部门经理严肃地通知你,你被开除了,半小时后带着一屋子人笑你的沮丧,说这都是逗你玩的,你会觉得好玩吗?
如今的宝妈宝爸,大部分都在儿时都有过“被逗弄”的经历。
面对他人对自己宝宝的逗弄,也大多一笑置之,并不加以阻止。
“都是亲戚(街坊),没必要为这点小事伤和气。”
但谁又知道,这些长大的孩子会有怎么样的心理阴影?
第一,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你爸妈不要你了”这句话,真的会造成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对孩子来说,他最需要感受到的,就是无论发生任何事,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爱他,这是他整个世界观的基石。
如果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不停地给他灌输,父母会不要他了,他就会觉得自己无依无靠。
这种安全感的缺失,特别可怕,导致他不懂得爱和被爱。
第二,孩子会很难信任大人。
如果大人总是随心所欲去欺骗孩子,孩子会觉得大人说的话毫无可信度。
久而久之,会变得不再相信大人的话。
同时,他们也会学会撒谎。
第三,孩子会习惯性取悦大人。
有些孩子,不配合大人的逗弄,就被批评为,“开不起玩笑”。
有些孩子,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配合各种玩笑,被称赞为“懂事的好孩子”。
第四,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为了激起孩子产生各种情绪。
比如:伤心、不安、恐惧、愤怒……等等。
这种玩笑开多了,孩子会有强大的逆反心理,会变得排斥人与人的沟通。
最后,想对所有父母们说:
如果有人这么逗你孩子,请站在你孩子这边,跟他们当场翻脸!
没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爸爸妈妈没办法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
这时候就需要孩子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