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网
作为一名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普通护师,杨敏同志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她敢于亮明身份,挺身而出向歧视精神健康工作的不良风气作斗争,积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纠正社会个别人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些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她在工作中待病人如亲人,不怕再不怕累,为病患端屎、端尿、洗脚,成了病患的贴心人;她细心用心地服务病患,一次次将病患从鬼门关拉回。杨敏在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和初心。
特殊工作需要“特别”付出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其治疗方式容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误解。同时,医护人员还承受着社会上个别人不友好的偏见。但杨敏深知,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也是普通的病人,从本质上看与其他病患并没什么不同,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家庭的呵护,亲人的陪伴。记得刚入职满一年,杨敏在超市偶遇一位刚刚出院的病患在家人陪同下购物,刚刚打完招呼擦肩而过,就听到后面两位阿姨在病患及家人的背后说他们一家都是“精神病”。杨敏当即走上前去,将两位阿姨叫到旁边耐心解释病患的致病原因,目前的治理康复情况,并亮明自己的身份,引导她们尊重理解精神疾病病患及其家人,宣传精神卫生健康知识。一番苦口婆心,最终让两位阿姨认识到,她们确实对精神疾病有认识上的偏差,主动找来病患家属道歉。一直以来,杨敏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人们和社会对精神健康工作的印象和看法。
端屎端尿待病患如亲人
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和身体健康状况各有不同,每天一上班,杨敏总是微笑着走进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当作亲人和朋友,经常陪大家聊天,鼓励患者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为她们买水果,生活用品,尽所能的为她们排忧解难。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帮助她们料理生活,给她们喂饭、洗脸、剪指甲、洗澡、更衣换床单;拒食者及药物反应严重,吞咽动作迟缓的患者,她一勺一勺的喂;拒药者,她用柔和的语气和一遍一遍的耐心劝慰。
每一位病患,都是自己的亲人。杨敏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有一位病人叫栾春(化名)五天一直未解大便,同时还患有痔疮。使用开塞露和灌肠治疗均不理想。患者不断痛苦地呻吟,眼神里透露出绝望。怎么办?杨敏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戴上手套,用手为患者掏出粪便,并打来温水为患者做清洗。事后,患者感动地说,“杨护士,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谢谢您”。保持着和蔼的态度、热情周到地服务每位患者,视病人如亲人,勤奋细心地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是她每天工作恪守的准则。
用心服务挽救病患生命
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失去理智,以暴力对待护理人员,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杨敏总是尽最大努力去抚慰病人受伤的心灵,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把希望传递给他们,帮他们走出痛苦的阴霾。因此,在值班期间她总是仔细地观察每一个患者的行为举止,洞察到特殊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有预见性地采取相关措施。
有一名托养患者姜玉(化名)情绪管控力比较差,无自知力,爱犟嘴,多疑,有幻听,经常趴着睡觉,不配合治疗。由于长期住院,家人对她的探望与陪伴少之又少,而她又经常想家想亲人,不安心住院,杨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不时买点她喜欢吃的食物,有空就主动找她聊天,教她学会控制情绪,引导她学会倾述心里的负面情绪,经过杨敏长期对姜玉心理疏导与陪伴,慢慢地姜玉变得通情达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还经常主动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叠被。现在只要看到杨敏就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给我第二次生命又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一定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早点出院和家人团聚。”
医院里还有一位患者,平时状态很好,可逢年过节由于没有家人探望,他的情绪非常低落,频频哭泣,要求回家。一次值班期间,杨敏与她交谈时得知其有轻生的欲望,立即把她列为重点看护病人。没想到一次午休时,该患者企图在走廊用病号服自缢,杨敏及时发现救下了患者。
工作不忘学习提升
每当看到病人一点点好转,带着尊严高兴地出院,杨敏更加感受到了护理工作的神圣和庄严。她说,随着从事精神卫生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职业自豪感也越来越强。精神科护士是飞机中的战斗机、是兵种中的特种兵,像冰上的雪莲花、沙漠中的荆棘花!在业余时间,杨敏始终不忘自我提升,通过自身地不断努力,抓紧时间学习与精神科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护理工作和敬业精神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病人地普遍认可。护理工作,既是服务病患也是自我心态不断调整的过程,更是对护理工作不断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作为一名护士,杨敏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着人生百味,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些看似普通且重复的日常中坚守着那份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如今,她已深深地爱上了护理工作,用自己行动保障服务病患,保护患者,在青春岁月中铭刻下了热情与奉献的誓言,并一直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中努力着、奋斗着。信网记者 杨宇宣
[来源:信网编辑: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