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士官名叫左小山,湖北孝感人,41岁的他工作已经有22年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他选择了献给机械加工维修事业。
左小山进行专业理论授课。
谁都没有想到,中等个头,黝黑的脸庞,平时并不善言辞的左小山放下锉刀锯条拿起板尺粉笔,走上三尺讲台,却能侃侃而谈,把晦涩难懂的原理性问题讲得深入浅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左小山这一功,却足足练了22年。初入军营时,学历不高的左小山,学习机械原理、机械构造很吃力,就连一些最简单的符号、标记都看不懂。“不能因为学历低、理解力差,就自我放弃。”左小山经常说。为了补齐短板,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啃书本,遇到不懂的难题就做记号,问师傅、问战友,直到弄懂为止。22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在业务书籍中,不知划下了多少记号,写下了多少标注,一张设备原理图已经被磨损得模糊不清了。正是本着这股善于学习、勤钻苦练的劲,在同年兵中,第一个走上了机械加工技师的岗位,经过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左小山由“门外汉”成为了本专业的“兵专家”。
2010年单位引进了一台新型加工设备,光是一大本厚厚说明书就是吓退了不少操作手,这时左小山主动向单位领导提出由他来操作,从此后在嘈杂的维修加工室,低头、弯腰、蜷缩……这样的动作,有时候左小山在维修加工室一窝就是一整天,一天不知重复能做多少次这样的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左小山短短数周的潜心钻研,很快就摸索出新设备的操作方法,并用简单易懂的话术制作了一张操作流程卡,供其他同志进行参考。
左小山教授新兵专业技能。
从机械加工技师转身成为专业教练员,摆在面前的不再是如何加工精细零件,而是怎样把课讲好,为此,左小山又没有少下功夫。
左小山坚持学习不断线。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想要获得成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成为行业大拿。十年磨一剑,当积累到达一定的量后,就会形成质的飞跃。”左小山坚定且自信地说。多年来左小山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履职尽责,学专业、练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尽自己所能做好传帮带,为单位培养了一批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精湛的业务骨干。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