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上海,本就湿冷。若是早晨,寒意更甚。饶是多穿了冬衣,只要寒风一起,依旧吹得人打哆嗦。
然而每天清晨,去往铁路上海局上海动车段虹桥动车运用所上班的路上,总能看到一个骑车的身影,他就是老陈。
老陈叫陈正宇,是一名“老铁路”探伤工,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忙碌,熟悉的人都称他为“老陈师傅”。
来到单位,老陈一如往常,开工校验完成后便进入检修库,开始了一天的探伤工作。只见他驾驶着探伤机,来到检修库内,输入车号和轴号后,便盯紧屏幕,观察超声波反射的波形,从中仔细寻找、分辨疑似缺陷的反射波。
“今年你在铁路上已经42个年头了吧。”休息间隙,旁边的工友感慨道。
工友一番话,勾起了老陈的回忆。
工作以来,老陈先后在上海局机械保温车辆段担任木工,在上海车辆段车厢上部设施维修作业。2009年,调入上海南动车运用所轮轴班组担任探伤辅助工,2010年取得超声波探伤二级证书,成为一名探伤工,同年凭借精湛的业务,调入虹桥所轮轴班组至今,在探伤工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
探伤工的工作很重要,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漏掉伤波,造成漏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断轴,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探伤作业的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马虎。
这可就给老陈出了难题。“当时我来到这个岗位时已经40多岁,虽然对铁路很熟悉,但探伤工作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所有知识要从头学起,而且要快速上手。”老陈回忆道。
一点一点学,一遍一遍练,总能把“硬骨头”啃下来。凭着这股子精神,老陈每天完工后再加班学习探伤机操控,研究“超声波探伤规程”,一遍又一遍地在样板轴上进行探伤作业,把试样轴当实车,发现缺陷、判定缺陷、填写报告,每一项工作反复推敲。
慢慢地,老陈终于熬成了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老陈说:“我们从小就是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我们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任何一个岗位都要钉得稳妥。”
在从作业地点回班组的路上,工长王宁茜见到了老陈,“今天回得早,任务完成了?”
“我来的早,所以活儿也完成得早。”老陈回道,“接下来还有完工校验工作要做呢。早点干完,从容一些,也能干得更好些。”
时光匆匆,青丝退换了白发。今年是老陈最后一个春运。虽然年龄大了,但他从未要求班组特殊对待,在工作中丝毫不敢松懈。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工作中的老陈显得更加专注、认真。多年的探伤作业中,他曾多次发现疑似缺陷,确保了动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任何一个缺陷都不能放过。解决一个缺陷,就是消除一个隐患。我们的工作就需要细致再细致。保障了车辆的安全,就保障了乘客们的安全。”老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