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北斗|100%国产化每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编辑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9 次
北斗二代卫星稳固了我们的太空疆域,也让整个北斗团队开始放眼全球,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加快北斗系统尽早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
可问题又来了,中国的地面站,在境外很难建立。这时,北斗团队的年轻人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星间链路,星间链路就是让卫星与卫星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链接,将遍布全球的卫星编织成一张网,只要有一颗卫星处在中国的领空,其他卫星便能通过它联系到国内地面站。
星间链路技术对北斗能否成功全球组网至关重要,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当时只有29岁的康成斌提出了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历时5年攻关,这一关键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最终,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三号“太空兄弟手拉手”,不仅解决了没有地面站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7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相当于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年轻的北斗团队再一次交出了令国人满意的答卷。
2015年,北斗系统里程碑的一年,随着搭载着星间链路技术的新一代北斗卫星升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开始向全球运行拓展,运行星间链路的卫星的CPU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的,从这颗卫星开始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都使用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
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康成斌非常骄傲地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100%国产化。”
如今,北斗早已经服务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夜观“北斗”到建用“北斗”,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中国北斗走到今天十分不易,这时,我们更能理解年轻的北斗人为何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到现在几十万人的团队;从最初两颗、三颗、四颗卫星,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从当年被技术封锁到今天100%实现国产化。
曾经的年轻人,已经渐生华发,但他们说:“中国的北斗事业永远年轻,我们把青春献给北斗,这一生都做北斗人”。请大家记住这支“北斗天团”,他们无愧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内容来源于共青团中央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